诚信赢市场     服务暖人心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客观吗?

惠誉于4月10日更新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A+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负面”则意味着未来等级可能遭遇下调为A。这是否足够客观和全面?
先让我们来看下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理由。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理由
第一,财政赤字扩大。惠誉认为中国的广义政府赤字从去年的5.8%上升到今年的7.1%,不仅是2015至2019年平均水平3.1%的两倍多,还超过了A级别国家3%的中位数;
第二,政府债务重。惠誉认为中国今年将额外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国债,中央和地方显性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去年的56%提高至今年的61%,惠誉预计2024年政府债务与财政收入之比预计将达到234%,高于A评级国家145%的中值;
第三,部分地区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以城投公司的债务为主)压力较大,这些地区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将隐性负债纳入资产负债表内可能会持续消耗财政资源;
第四,近期经济增长有压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疲软和家庭消费低迷拖累中国经济,预测今年GDP增速从2023年的5.2%下滑至4.5%。

 

 

联洲信评观点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及其理由是否客观全面?我们发表以下观点

第一,评级标准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中国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推动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惠誉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存在不足,也给中国评级行业及评级公司敲响警钟,要加快步伐,提高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培育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第二,中国经济转型,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惠誉认为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疲软拖累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却忽略了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转型期,已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力方向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惠誉看到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未能正视中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否有失客观公正?

第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首先,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和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稳步增长,为内需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消费升级和服务化、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增速加快,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其次,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升级,工业体系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再者,中国外贸经济发展好,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活跃度和对外经济的韧性不断增强,处于历史高位的实际外资使用金额,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最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稳健表现也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这种稳健的管理为中国经济的韧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中国政府应对债务风险的能力好。中国政府坚持统筹兼顾支持经济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和实现财政可持续等多重目标,根据形势变化,统筹需要与可能,科学合理安排赤字规模,保持赤字率在合理水平。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并严防新增债务风险。同时,政府还强调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以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政府还注重优化债务结构,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减轻其偿债压力。

 

 

 

总结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评级结果,理性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机遇。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其在全球经济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健并有坚强后劲。

 


 

撰稿人:UCCR评级研究中心
审核:戴文胜
监制:罗艳华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若对本文文字、图片版权有疑问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创建时间:2024-04-15 09:29

近期热点

媒体中心